
金管會念在是日盛自行發現且主動通報,金管會委員會昨日以內控疏失,處以最低罰款二百萬。並下令解除張瑋的職務。
搭著海外投資的熱潮,投資型保單已成為近幾年壽險業界第一紅牌商品,新光人壽總經理潘柏錚昨(22)日預言,由於外國(美國等)的利率高於台灣,外幣計價的傳統保單未來將大受歡迎,但最快今年底市場才會推出這種新型商品。
據壽險業者統計,今年4月整體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為609億元,其中投資型保單便占347億元,相當於每賣出十張新保單,就有5.7張是投資型保單。新壽4月賣出的40億元初年度保費收入,投資型保單也貢獻了六成多。
新光人壽過去將商品比重定調為傳統商品、投資型商品、年金商品「三分天下」。不過,隨著市場需求瞬息萬變,投資型保單去年占新壽初年度保費收入83%,其次為占10%的傳統商品,再來是年金險約7%。
「以前都說要三分法,但還是要看市場需求。」潘柏錚說,雖然投資型保單是目前主流,新壽還是會推出特色商品,包括3月底開始銷售新型的變額壽險,雖是一張投資型保單,但具有平準費用率及強制繳交基本保費等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民眾的保障,一方面也有助提於提高新壽的商品利潤率。
此外,新壽也將推出還本型終身險和長期看護險等,維持傳統商品的銷售水準。
不過,潘柏錚也指出,新壽較慢跨入投資型保單市場,因此目前爆發力較強,加上保險業務員對投資型保單銷售愈來愈得心應手、新壽透過SOP篩選的基金表現不錯,目前每件投資型保單平均保費收入大幅提升。
金管會近期開放壽險業者可以推出外幣計價的傳統保單,潘柏錚說,新光人壽已著手研究推出這類商品,畢竟現在台灣的投保率已達184%,如果已經買了第一張保單,想再買第二張、第三張,外幣保單就可能成為選項,一則是國外利率較高,民眾可以買到較便宜的保單,一則是選擇新台幣以外的幣別,還可同時做到資產風險分散。
至於幣別,他認為,相對於英鎊、歐元等外幣,台灣人還是對美元最熟悉,所以第一張外幣傳統保單將推出美元計價的保單。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2007.05.22 01:58 am 原文連結
1.保單型態不同,分紅起始年度也不同 2.投資績效不好
分紅保單一定會分紅嗎?答案是不保證一定分紅。富邦人壽主管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保單型態不同,分紅起始年度亦不同,其二是各家壽險公司的投資績效大不相同。
王小明(化名)去年投保一張分紅保單,但他相當納悶為何保險公司的財報都公布了,自己卻還沒領到紅利。 對於小明的疑問,壽險業者表示,分紅保單依商品型態不同,可區分為養老型、終身保障型、終身還本型,依繳費別則分為躉繳及分期繳;根據國外經驗,不同商品因有不同的保費費用結構,客戶參與分紅保單的分紅起始時間也會有所差異,通常分期繳的分紅保單,因為第一年度還有費差損的問題,通常要等到保單在投保期滿第二周年度開始,客戶才可以參與分紅;躉繳型的分紅保單在保單投保第一周年度客戶便可參與紅利分享。此外,依規定,壽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利潤中,至少七成利潤須分給保戶,成數依壽險公司設計,每張不同;但若沒有賺錢,保險公司便不須分紅。
壽險業者提醒,消費者選擇分紅保單時,首先要有「分紅其實是不保證的」基本觀念;其次,建議可看保單建議書上的可能分紅數字,此為保險公司針對未來分配紅利的可能預估值,按規定公司若連續兩年沒達到建議書上的數字,簽證精算師須向主管機關寫報告,解釋為何沒達到此一水準。不過,截至目前,國內尚無壽險公司因為連續兩年沒達到目標而向主管機關報告的案例。
因此,王小明去年買的分紅保單,今年還沒領到紅利,若不是他買的分紅保單是分期繳保單,就是該壽險公司去年的投資績效不彰。